這是艾倫的第一篇文章,今天主要來分享如何判斷買保險的順序?不做待宰的保險肥羊!

艾倫的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怎麼買保險,大多都找先認識的詢問,確定保費沒問題以後就買單了

通常買到的不外乎是醫療擺第一、意外擺第二、防癌擺第三的【罐頭保單】醫療險

而在真的就醫住院的時候,會有理賠金讓我們不用花自己口袋的錢來補貼,對吧?

而且這樣保障的保費,以30歲成年人來計算,通常落在每年24000-30000之間

但我的朋友卻不知道,大部份繳的保費買到的其實都只是【小風險】而已!?

什麼是【小風險】?

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發失擦傷、割傷、腸胃炎、流感、拔牙、小手術等等的狀況

到了醫院就醫、大多都是門診急診、有些可能會住院,帳單幾百塊到幾千塊不等

大多數的帳單其實都是可以付得出來的,這是發生機率比較高、又不得不接受的風險

這個就是【小風險】

【小風險】就是確定會發生,

但自身條件和狀況可接受範圍的風險

【大風險】就是不確定會發生,

但只要發生就無法承受損失的風險

理性一點看...一年繳了兩萬多,二十年繳了快五十萬,實際真的賠得到五十萬嗎

有沒有好像明明知道會白繳,不繳好像又不對的感覺?

 

幸好,現在大部份業務員會推銷的【罐頭保單】裡有一項可以算是【大風險】

上面提到的罐頭保單都是針對【住院、急診、門診,也就是補償在【醫院裡】的費用

而在醫院裡面的費用裡最可怕、最昂貴的就是健保不給付的【自費項目】【看護費用】

 

這個是在今年三月艾倫的朋友(35歲男性)因為心臟手術住院三天的收據:

timeline_20180410_162715.jpg

眼尖的朋友會發現,健保雖然給付了186065元,但自費還是要162140元

其中的【特殊材料費】就是心臟塗藥支架→價格142769元

而罐頭保單裡的【實支實付型】就是能最大化補償【自費項目】的險種

只要你買到的額度足夠,就不用怕這種突然付不出高額帳單費用的問題

這張收據顯示了我們的保單在醫療保障裡【實支實付型】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

但翻開保單不難發現【實支實付型】反而比【終身醫療險】、【終身手術險】還便宜!?

 

以30歲男性購買【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附約】住院一天2000元,

實支實付最高額度10-50萬元不等,各家保費一年約3000-7000元

 

同樣30歲男性購買【終身型醫療險主約】住院一天1500元,

沒有實支實付功能,各家保費一年約14000-22000元

 

有發現這兩者的保費與保障之間的差異了嗎?

如果預算一樣,選擇實支實付搭配便宜的壽險主約還能省將近一萬的保費,你選哪一種?答案應該很明顯吧?

 

我們常常不是很清楚到底買保單的順序是什麼,但其實掌握兩個訣竅就能買對保單:

1.從大到小

在就醫時最糟的狀況莫過於像這樣突然一大筆的醫療費用,臨時週轉還找不到人借,戶頭又沒這麼多錢

所以先把最貴的【微創手術】【自費材料】【標靶藥物】做好規劃,再來看看其它的需不需要。

2.從近到遠

先解決距離最近的風險,再來解決距離最遠的風險,我們沒辦法預測二十年以後到底現在這張保單夠不夠用,

我們必須把一樣預算的保費盡可能買到【大風險】,才能把錢真正用在刀口上。

 

上面提到的【罐頭保單】有點像把一些經常發生的風險都裝進去的【懶人包】

通常會讓你有一種『我已經每個月都繳保費,所以能想到的風險都買到了』的錯覺

後來業務員們不斷拜訪、而且跟你說你根本沒買到【大風險】,再要求你要做保單檢視、加買保險....

你開始有被當肥羊的感覺了嗎?

趕快拿出塵封已久的保單檢查一下吧!

 

以上為艾倫個人著作,轉載請註明來處,侵權必究

arrow
arrow

    艾倫的理財筆記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